第一百零九章三朝重臣——王朗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一百零九章 三朝重臣——王朗
王朗,本名王嚴,字景興,東海郯人,漢末三國時期曹魏經學家、重臣。
三國演義“姜伯約歸降孔明,武鄉侯罵死王朗”一回中,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王朗,隨著曹真的大軍來到長安,過渭河之西下寨後,與王朗、郭淮共議退兵之策。王朗曰:“來日可嚴整隊伍,大展旌旗。老夫自出,只用一席話,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,蜀兵不戰自退。”真大喜,王朗縱馬而出,孔明於車上拱手,朗在馬上欠身答禮。後來兩人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、針鋒相對,終因王朗理屈詞窮,在聽罷孔明之言後,氣滿胸膛,大叫一聲,撞死於馬下。未讀《三國志》之前,都以為這是實有其事的,覺得孔明罵得真是痛快淋漓,使人擊節稱賞,但是假如去查《三國志》,卻會使你失望,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,王朗確是死在曹睿在位的太和二年,但他既沒有隨軍出征,更沒有臨陣向諸葛亮說教,自然也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。
至於孔明開罵的時候稱呼王郎為“漢朝大老元臣”,那是一點不假,《三國志王朗傳》中載:“徐州刺史陶謙察朗茂才,時漢帝在長安,關東兵起,朗為謙治中,與別駕趙昱等說謙曰:‘春秋之義,求諸侯莫如勤王,今天子越在西京,宜遣使奉承王命。’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,天子嘉其意,拜謙安東將軍。以昱為廣陵太守,朗會稽太守。孫策渡江略地。朗功曹虞翻以為力不能拒,不如避之。朗自以身為漢吏,宜保城邑,遂舉兵與策戰,敗績,浮海至東冶。”從王朗和趙昱和陶謙說的話,以及“朗自以身為漢吏”可見王朗還是恪守忠於漢室的。身為文人的他“遂舉兵與策戰”,敢於同孫策交鋒也算不易了。
當然作為一個文官,又不像劉備那樣有大志,王朗其後自然歸附了曹操庇護下的漢王朝,就這樣從曹操時代的諫議大夫、參司空軍事,到曹丕篡漢時期的以祭軍酒領魏郡太守、少府、奉常、大理、司徒,直至最後曹睿的司徒,可謂是曹魏的三朝重臣,位高權重,一帆風順。陳壽也對王朗的才華評價很高:認為“王朗文博富贍,誠皆一時之俊偉也”,意為王朗文采淵博,知識豐富。
這樣一位同孔明的生活絲毫找不到交叉點的人,又不似周郎般同孔明一起共事過,二人何來恩怨呢?據《三國志。許靖傳》載:王朗和蜀漢大臣許靖是舊交,蜀漢政權建立後,王朗曾經多次寫信規勸許靖等蜀漢大臣投降曹魏,但許靖則不予理睬,王朗不死心,同時又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。在《諸葛亮集》中,更是記錄到:建興元年,魏司徒華歆、司空王朗、尚書令陳群、太史令許芝等人分別致信諸葛亮,“陳天命人事,欲使舉國稱藩”。面對曹魏發動的輿論攻勢,散文大家諸葛亮自然不會畏縮,他寫了一篇名為《正議》的文章,文章中就有“縱使二三子多逞蘇、張詭靡之說,奉進驩兜滔天之辭,欲以誣毀唐帝,諷解禹、稷,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。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”之類的文字,對王朗之流的言論進行嚴厲反擊。
顯然,這一次筆墨之爭成為了王朗與孔明對決的素材,羅貫中也深知,書信來往不夠刺激,讀者們未必會喜歡,索性直接把兩位擺到了陣前,讓老王郎直接送命在了孔明之口,這樣才具有震憾力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王朗,本名王嚴,字景興,東海郯人,漢末三國時期曹魏經學家、重臣。
三國演義“姜伯約歸降孔明,武鄉侯罵死王朗”一回中,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王朗,隨著曹真的大軍來到長安,過渭河之西下寨後,與王朗、郭淮共議退兵之策。王朗曰:“來日可嚴整隊伍,大展旌旗。老夫自出,只用一席話,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,蜀兵不戰自退。”真大喜,王朗縱馬而出,孔明於車上拱手,朗在馬上欠身答禮。後來兩人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、針鋒相對,終因王朗理屈詞窮,在聽罷孔明之言後,氣滿胸膛,大叫一聲,撞死於馬下。未讀《三國志》之前,都以為這是實有其事的,覺得孔明罵得真是痛快淋漓,使人擊節稱賞,但是假如去查《三國志》,卻會使你失望,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,王朗確是死在曹睿在位的太和二年,但他既沒有隨軍出征,更沒有臨陣向諸葛亮說教,自然也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。
至於孔明開罵的時候稱呼王郎為“漢朝大老元臣”,那是一點不假,《三國志王朗傳》中載:“徐州刺史陶謙察朗茂才,時漢帝在長安,關東兵起,朗為謙治中,與別駕趙昱等說謙曰:‘春秋之義,求諸侯莫如勤王,今天子越在西京,宜遣使奉承王命。’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,天子嘉其意,拜謙安東將軍。以昱為廣陵太守,朗會稽太守。孫策渡江略地。朗功曹虞翻以為力不能拒,不如避之。朗自以身為漢吏,宜保城邑,遂舉兵與策戰,敗績,浮海至東冶。”從王朗和趙昱和陶謙說的話,以及“朗自以身為漢吏”可見王朗還是恪守忠於漢室的。身為文人的他“遂舉兵與策戰”,敢於同孫策交鋒也算不易了。
當然作為一個文官,又不像劉備那樣有大志,王朗其後自然歸附了曹操庇護下的漢王朝,就這樣從曹操時代的諫議大夫、參司空軍事,到曹丕篡漢時期的以祭軍酒領魏郡太守、少府、奉常、大理、司徒,直至最後曹睿的司徒,可謂是曹魏的三朝重臣,位高權重,一帆風順。陳壽也對王朗的才華評價很高:認為“王朗文博富贍,誠皆一時之俊偉也”,意為王朗文采淵博,知識豐富。
這樣一位同孔明的生活絲毫找不到交叉點的人,又不似周郎般同孔明一起共事過,二人何來恩怨呢?據《三國志。許靖傳》載:王朗和蜀漢大臣許靖是舊交,蜀漢政權建立後,王朗曾經多次寫信規勸許靖等蜀漢大臣投降曹魏,但許靖則不予理睬,王朗不死心,同時又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。在《諸葛亮集》中,更是記錄到:建興元年,魏司徒華歆、司空王朗、尚書令陳群、太史令許芝等人分別致信諸葛亮,“陳天命人事,欲使舉國稱藩”。面對曹魏發動的輿論攻勢,散文大家諸葛亮自然不會畏縮,他寫了一篇名為《正議》的文章,文章中就有“縱使二三子多逞蘇、張詭靡之說,奉進驩兜滔天之辭,欲以誣毀唐帝,諷解禹、稷,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。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”之類的文字,對王朗之流的言論進行嚴厲反擊。
顯然,這一次筆墨之爭成為了王朗與孔明對決的素材,羅貫中也深知,書信來往不夠刺激,讀者們未必會喜歡,索性直接把兩位擺到了陣前,讓老王郎直接送命在了孔明之口,這樣才具有震憾力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